适应新时代 逐梦新征程——校长储祖旺在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文章来源:官网 更新时间:2025-09-28 19:56

适应新时代 逐梦新征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官、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青龙山麓秋色宜人,明心湖畔天高云淡。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武汉工程科技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迎接新同学加入武工院大家庭。这既是一场庄严与简朴的欢迎仪式,更是各位新武工院人迈向自我发展新征程的标志。刚才的军训展示中,同学们意气风发、气势昂扬,生动诠释了军训这“大学第一课”的丰硕成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师生员工,向全体新生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一路辛勤培育你们的父母表示诚挚的问候!向承担本次军训工作的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以及辛苦的教官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是一所集科技与人文、学术与文化、绿色与生态融于一体的现代化高校,也是助推你们求知求学、全面发展的理想大学。建校21年来,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持“高端化 全球化 个性化”发展理念,秉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践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校园建设,办学质量显著提高,2023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合格评估,学校转入到高质量、高内涵的发展轨道。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学校正在积极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相信在我们全体武工院人锚定目标、久久为功的共同努力中,武工院必将建成湖北一流、全国知名的应用型大学!

  同学们,步入大学,你们将面临思想观念、学习方法、生活环境、人际交往与自我认知等多方面的深刻转变,也是你们不断修正、主动调适、磨砺青春、自我塑造的必经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多数同学会收获显著进步,如成功考取专升本或海内外硕士研究生等,但也有少数同学不思进取、退缩甚至遗憾退学。今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适应”这一主题,希望你们更好地适应且融入大学生活,做向阳而生的适应者、做勇担使命的追光者、做永不停歇的求知者、做脚踏实地的践行者。

  同学们,首先希望你们秉持阳光的生活态度,让心态始终与希望同伴,做向阳而生的适应者,以适应大学的角色之变。

  大学的“角色之变”,是从过去相对依赖到自主发展的深刻转变。这要求你们在学校培养目标和老师的指导下做到自我管理、独立生活、锤炼担当,在困难面前保持情绪稳定,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包容,在多元角色中懂得协作共生。

  一是要转变好身份,以适应从“过度依赖者”到“自主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进入大学,标志着你们从家庭的“备受呵护者”转变为自我负责的“独立担当者”;从中学时期的“服从执行者”转变为在大学的“自主规划者”;更要从大学生活的“主动学习者和参与者”逐步成长为未来能够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的“积极贡献者”。同时,善于自我规划是你们自主管理成熟的标志。大家要充分利用职业规划课、企业参访、校友分享等资源,大胆思考“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并细化为学年、学期及每周的行动计划,以强化执行力。另外,图书馆、实验室与学生社团、各类竞赛活动等这些大学生活中的“成长据点”,都需要你们主动走进和探索,需要你们主动处理好生活琐事、理性消费。愿你们尽快完成从家庭到学校的角色蜕变,成为能够把握自己人生、迎接未来挑战的“独立达人”!

  二是要处理好多种关系,以适应从“独立竞争者”到“协作共生者”的角色转变。

  大学生活是一个小型多元社会,你们将遇到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的同学和老师,学会如何与他们相处是你们走向社会的必备技能。这要求大家学会以开放的心态欣赏差异,以尊重的态度理解他人,在沟通中交流思想,在合作中建立信任。请主动与辅导员、专业课老师交流,积极参与班级建设、社团活动,这些不仅是发展兴趣爱好的平台,更是培养沟通能力、协商技巧和组织能力的重要途径。同学们,独行虽速,众行方远,希望你们主动融入集体,相互帮助,共同迎接大学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三是要调整好心态,以适应从“情绪反应者”到“理性平衡者”的角色转变。

  同学们在大学期间不仅需要能力的提升,更需要建立起积极阳光的心态。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这句话揭示的正是心态决定状态、格局决定结局的成长智慧。在大学,你可能会遇到课程难懂、考试不佳、竞赛失利、情感受挫、心理失衡等各式各样的困难与挫折,这类挫折虽让人心痛,但是“人生的活法有千万种”“成功的道路有千万条”,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平凡,拒绝无谓的焦虑,以“平和心”看待得失,让理性成为情绪的舵手,真正成为理性而乐观、自信而从容的时代新人。

  其次,希望同学们锚定崇高的思想追求,让理想始终与家国同向,做勇担使命的追光者,以适应时代之变。

  当今时代,是民族复兴关键阶段与世界格局重塑阶段的交汇期和融合期,面对这伟大的时代,同学们不仅需要掌握充足的知识,还更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与远大的格局,要从被动跟随转向主动开创未来。

  一是要有思想高度,有赤诚爱国之心,以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神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也是中华民族5000年生生不息、绵延发展的精神核心与文化基因。近年来,我校已有百余名学子携笔从戎、参军报国,在边防一线书写忠诚;还有许多同学主动选择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选调生等基层项目,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扎根奉献。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火热的爱国之情。希望同学们延续这份光荣传统,以爱国为底色,筑牢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让自己的“小目标”精准对接民族“大梦想”,在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绽放青春!

  二是要有思想广度,有心系天下之志,以适应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地域冲突变乱交织,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作为新一代青年学子要坚定信念、满怀信心。我国“复兴号”纵横驰骋、“神舟号”遨游太空、“福建舰”巡航大海、“重量级”武器亮剑、“高尖端”科技革新等国之重器亮相世界,这些足以证明我们国家有实力也有能力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同时,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反华势力依然存在,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对我国的遏制打压不会停止,反华势力的渗透破坏不会停止,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现实挑战。希望你们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在心系天下的格局中洞察世界,在把握时代大势中明辨方向,做促进国家安全稳定、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拥护者、推动者,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添砖加瓦。

  第三,希望同学们涵养持续的学习动力,让本领始终与社会同步,做永不停歇的求知者,以适应学习之变。

  面对技术革命与知识迭代的加速,我们必须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让主动学习成为伴随我们一生的生活方式。

  一是要深耕专业知识,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专业知识是你们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开学后,请认真了解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不满足于浅尝辄止或“60分万岁”,要主动钻研专业课程,力求甚解、敢于追问,努力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探索者。同时,要有计划地了解并获得本专业相关的高含金量职业资格证书,积极参加学校正在开设的微专业学习,为未来就业增添核心竞争力。此外,要善于利用图书馆的专业数据库与学术期刊,深入研读本专业经典著作和前沿研究文献,主动向专业教师和优秀学长请教,积极参与课程研讨、实验项目等,通过探究性学习解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真正感知专业知识的深度与魅力,为成为未来行业的“小专家”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要涵养全球视野,以适应国际人才格局的需要。

  当前,我们身处全球化时代。全球视野是你们在未来世界格局中赢得主动、引领发展的关键所在。 掌握国际规则、具备国际视野、拥有综合素养的国际复合型人才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学校积极构建全球化教育体系,与全球百所名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系统打造了微留学、国际实验班等学习交流平台,助力学生成长为既有中国心、民族魂,又有世界眼、国际范的人才。今年,学校共有50名同学走出国门,畅游了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知名大学和世界名企,与世界知名教授、企业家面对面交流,此外还有102名同学获得世界名校offer。希望大家以优秀的学长学姐为榜样,在国际人才竞争格局中站稳脚跟,在未来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

  第四,希望同学们积累丰富的实践历练,让成长始终与奋斗同行,做脚踏实地的践行者,以适应素质之变。

  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评判已从“知识储备型”转向“实践创新型”,单一的书本知识已难以匹配职业发展、社会竞争的多元需求。适应这种素质之变,关键在于把课堂延伸到实践场,在动手、探索、服务中锤炼综合素养。

  一是要在实习实践中积累经验,以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

  实习实践是连接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关键桥梁。学校始终坚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为同学们搭建了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多样化的实习实践平台。希望大家积极投入实习实践,不要将其只看作是一门课程的结业要求,而应将其作为未来就业的“职业预演”,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亲自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感受行业的实际脉搏,让专业知识在实操中真正“活”起来,让技能在实践中不断“强”起来,通过实实在在的动手实践,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二是要在开拓创新中淬炼本领,以适应社会竞争的要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创新,是青年学子突破思维定式、紧跟时代步伐的核心素养。学校大力支持同学们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近年来,我校学子在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职业规划赛等全国大型竞赛中多次斩获国家级奖项,你们的学长,25级毕业生侯忠良同学,在“建行杯”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中,与清华大学等名校同台竞技,斩获全国一等奖,用实力证明了武工院学子在全国舞台上的强大竞争力。希望你们汲取榜样力量,以创新思维为基础,以专业兴趣为驱动,用高强本领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收获。

  三是要在服务社会中温暖他人,以适应和谐社会的要求。

  提高服务社会、关心他人的素质是个人成长发展的基石。学校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和社会公益学院,积极引导同学走进乡村、走进基层、走向社会,为你们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学校致力于将志愿服务与社会责任培育深植于育人实践中,打造了“圆梦计划”“蒲公英支教”等多个社会服务品牌。学校在江夏中小学、小朱湾、梁湖农庄等地建立了多个社会实践基地,涵盖电商直播、文创研学和科技助农等领域,为同学们服务社会创造了条件。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社会服务,认真开展社会调研,在触摸社会的过程中,看见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中国;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感悟人的温情与大爱的价值,从而不断提升自身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秋爽好读书,逐梦正当时!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们踏入武工院的那一刻,便开启了人生中最富精彩的旅程。请不要彷徨不安,每一次成功的适应与转变都是青春的必经之路;请不要害怕试错,每一次对未知的叩问都是成长的序章;请不要焦虑迷茫,每一步脚踏实地的前行都在无限靠近理想。愿你们始终牢记学校“立德 博学 笃行 创新”的校训精神,在探索中提升思维能力、在协作中学会责任担当、在挫折中磨砺坚韧品格,让青春在追求卓越中绽放最耀眼的光芒!期待你们在武工院遇见更好的自己!

  最后,祝愿同学们学有所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来源:党政工作室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28 20: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