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之星丨王英凡:以跬步之力,赴星辰之约

文章来源:官网 更新时间:2025-08-13 18:52

  当上海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送达时,武汉工程科技学院2021级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王英凡难掩激动,这不仅是一份升学凭证,更是对多年坚持的最佳回馈,标志着求学之路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从专科到本科再到考研成功,他以扎实的步履在成长之路上书写了独特的奋斗篇章。

  王英凡的考研筹备始于专升本成功后的暑假。在身边同学的正向激励下,他逐步坚定了升学信念,明确了“通过考研抵达理想彼岸”的目标。基于自身规划,他将备考方向从地质学调整为跨考材料与化工专业,通过系统钻研相关课程构建起扎实的专业基础。在院校选择阶段,他综合地理位置、自身能力水平及就业前景等核心因素,最终确定上海理工大学为升学目标。

  在学习策略上,王英凡始终秉持“打牢基础、追根溯源”的原则。他注重阶段性目标设定与科学计划制定,将考研总目标拆解为递进式阶段任务:第一阶段攻克英语四六级,第二阶段聚焦公共课与专业课系统学习,第三阶段进入全力冲刺状态。这种规划使长期目标具象化,每完成一个阶段任务都能形成正向激励。同时,他坚持定期复盘复习,通过查漏补缺确保学习效率。

  备考期间,王英凡形成了“高效学习+合理放松”的节奏模式。他每日学习时间从清晨六点延续至夜晚十一点,除必要餐饮外,大部分时间在图书馆度过。为调节状态,他利用每周五下午图书馆闭馆时段,通过爬山、跑步等运动放松身心。针对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厌学情绪,王英凡采用“目标激励法”:完成优质模拟卷后奖励观影,考取证书后犒劳自己美食,以此支撑自己度过漫长备考期。

  王英凡的备考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英语基础薄弱是他面临的主要障碍。为攻克这一难关,他每日投入大量时间专攻英语,通过持续积累词汇量提升阅读能力。坚持是突破困难的核心,任何挑战都能通过主动应对找到解决路径。在考研冲刺阶段的最后一个月,王英凡承受着巨大的精神与身体压力,长时间久坐带来的疲惫尚可克服,但心理上的煎熬更为严峻。此时,同学间的相互扶持成为关键支撑:学不下去时,大家通过聚餐交流、畅想未来缓解压力,这些温暖互动让他得以重新专注学习。师长的理解鼓励与同窗的鼎力相助,是他坚持到底的重要动力。

  回顾大学生涯,王英凡的成长轨迹清晰而扎实。他积极参与各类校园活动,先后获得2021-2022年度五四优秀志愿者、2023-2024年度校三等奖学金、2025年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在实践中持续提升综合素质。疫情期间的志愿服务经历尤为珍贵,居家自学阶段,他主动响应社区招募,承担体温测量、抗原分发等工作。“这次经历不仅锻炼了抗压能力,更强化了责任意识,让我深刻体会到服务社会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谈及成长蜕变,王英凡最大的收获是克服了畏难心理。他早年在学习上并无突出表现,但专科期间一次“侥幸通过英语四级”的经历,让母亲首次在学习上给予肯定,这成为他重塑自我认知的转折点。“那一刻突然意识到,学习上自己或许也能有所作为。”正是这次正向反馈让他明白“想获得未曾拥有的,必须做到未曾做过的”,此后图书馆成为他的常驻地。成功并非特指惊天动地的成就,而是在每个阶段达成预设目标:专科通过四级、考取驾照,本科通过六级、成功考研……这些“小成功”的积累,正如“积跬步以至千里”,让他逐渐摆脱畏难情绪,转而期待新的挑战。

  展望未来,王英凡计划顺利完成研究生学业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深耕学术领域。对于即将踏上考研征途的学弟学妹们,他寄语道:“事业未必起步即辉煌,但每一次追求都值得尊重。愿大家不甘平凡、勇敢逐梦,以昂扬斗志迎接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只管奋力拼搏,终能成功上岸。”王英凡用亲身经历证明,日复一日的坚持与积累终将带来精进,每一个为梦想拼搏的身影,都终将在时光中绽放光芒。

  来源:校融媒体中心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8/13 19: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