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类国际实验班 | 融创・国际 未来传媒精英培养工程

文章来源:官网 更新时间:2025-07-24 17:20

  一、培养目标

  新媒体传播时代,为传媒学科拓展了全新的发展领域。传媒类国际实验班立足国家文化传播战略与全球传媒产业发展趋势,面向跨国传播与数字内容创新需求,构建“国际视野+跨媒技能+文化传播+技术赋能”的复合型育人体系,服务全新的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课程体系对标国际顶尖传媒教育标准,融合内容创作、媒介运营、跨文化传播与智能技术应用,采用小班定制教学、项目制实践与双语沉浸教学模式,打造“跨文化数字技术工坊”、“数字内容创新实验室”、“传媒+创业”孵化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内容创新、跨媒介叙事与国际传播能力。实验班兼顾国际升学与全球化职业发展,覆盖导演、编导、媒体创意、媒体传播、广电播音与主持、新媒体主播等多元方向,培养兼具全球视野与本土表达力的传媒创新人才。

  二、培养特色

  1.小班定制・多元方向孵化以“精准育人”为核心,创新“个性化课程矩阵+定向实践模块”培养模式,构建“兴趣识别-能力匹配-资源倾斜-成果孵化”的全周期成长路径。采用10-15人小班化教学,依据霍兰德职业测评与行业趋势分析,精准细分导演、编导、主持、表演、媒体创意等专业方向。通过“双周进度跟踪+月度成果展评+学期跨界协作”机制,导演方向侧重叙事设计、新媒体主播方向强化直播运营、阶段性成果评估与海外升学作品集指导,深度挖掘学生专项潜能,为国际院校申请积累差异化专业素材,实现“一人一策”的差异化培养,形成“细分领域深耕+跨学科融合”的独特竞争优势。

  逐梦青春,职引未来”——艺术与传媒学院 俞涛 荣获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湖北省就业赛道银奖

  2.导师制领航,赛创结合,夯实专业能力首创“三维导师赋能体系”,构建“学术筑基-行业实战-升学规划”三位一体培养闭环。组建“学术导师+行业导师+海外升学导师”三维指导团队,聚焦学科竞赛与创意实践,形成“选题-创作-参赛-升学”全链条培育机制。海外升学导师均具备QS前100院校申请辅导经验,建立“作品集诊断-创作指导-院校匹配”全流程服务体系。依托优质师资资源,学生在中国国家话剧院举办的“国话杯”剧本朗诵大会、国际大学生配音艺术节、全国高校体育解说大赛等顶级赛事中屡获佳绩。其中《妈妈的魔法》团队获湖北省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彰显“以赛促学、以创赋能”的培养成效。

  武工院学子在湖北省大学生“倍阅”红色阅读大赛斩获十强

  3. 产教共振・实战资源赋能深度联动微影星火数字传媒产业学院等优质平台,构建“课堂理论 +产业项目+国际实践”的实战培养体系。通过行业顶级资源倾斜,让学生全程参与商业项目制作与大型传媒活动执行。2025年全员参与迪士尼配音实训、2024年承办“湖北省高校文创联展”、武汉广电直播等项目,强化实战技能,积累了符合国际升学标准的实践履历,实现“学习-实践-升学”的无缝衔接。

  2025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声动江城”配音训练营

  三、国际人才培养工程

  1. 全球叙事・公益传播践行社会责任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使命,构建“公益创作+国际传播”双轮驱动体系,将公益理念融入内容创作课程,引导学生通过纪录片导演、公益直播主持、跨文化访谈等形式,创作兼具社会价值与传播力的作品。通过“社会价值+专业能力”的培养路径,结合“乡村振兴数字叙事计划”、“国际青少年文化对话直播”等项目,形成“用镜头传递温度、用传播赋能发展”的育人特色。

  参与“同根同梦·2025全球华人春节联欢晚会”拍摄活动

  2、国际资源・跨境交流拓展视野打造“全球传媒精英培育平台”,构建“海外名师讲堂+跨国联合创作+海外实训基地”三维支撑体系。定期邀请国际传媒学者、知名主播开展讲座与交流,国际新闻演播技巧、数字内容全球化运营,组织学生参与跨国联合项目,中外观摩剧创作、国际短视频大赛,拓展全球传媒行业视野,学生跨文化传播能力显著提升。

  英国剑桥莎士比亚剧团国际导演实践课

  3. 升造发展,学业赋能・全流程作品集孵化针对国际升学需求,创新“作品集孵化工坊”模式,构建“选题论证-创作执行-专业评审-院校对接”全链条服务体系,设立作品集专项工坊,由海外升学导师与专业导师联合指导,从选题策划、创作执行到排版呈现提供全流程支持,结合竞赛成果与产业项目经历,通过“精准定位+深度打磨”,打造符合海外顶尖传媒院校标准的个性化作品集,形成“以作品说话、以实力升学”的核心竞争力,助力学生冲刺国际名校相关专业,电影制作、媒体研究、国际传播等。

  武工院学子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影视剧本大赛中崭露头角

  四、师资力量

  1.吴鸿芳教授/学科带头人“诺奖马斯金”教学名师、校级教学名师。现担任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负责人,指导学生参与各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2项,省级奖项12项,其他比赛奖项20余项。个人获湖北省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奖,湖北省新闻传播教育创新实践技能竞赛二等奖等。

  2.冯威副教授/广播电视系主任主讲《影视广告创意》课程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主持省部级教科研项目5项。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倡导“体验式教学”,不断探索课程思政新路径。他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先后三次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获评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学生作品获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40余项。

  3.陈琪副教授/表演系主任武汉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考官,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考官,湖北省舞蹈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优秀共青团员,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先进个人,连续三年参与湖北省人才高级研修班;主持参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省级课题1项;主持参与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参与校级本科核心课程建设《小说及影视作品改编》;出版专著《新时代舞蹈创作革新与探索》,各类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荣获第八届湖北省大学艺术节获奖八项,获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科研先进个人。

  4.余旎海归教师,讲师,英国利兹大学新媒体专业硕士(The University of Leeds)。主讲跨媒体影像艺术。指导学生参与国内外比赛获奖20余项。

  5.魏丁琪海归教师,美国金斯顿大学视觉传播专业硕士(MA Visual Communication)。专注于多媒体融合的动态叙事,探索文化符号在屏幕、空间之间的即时转译。擅长引导学生在多元媒介中开展创意思维与视觉表达。个人教学与作品省级以上获奖20余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奖项40余项。

  6.续靖雪海归教师,意大利马切拉塔美术学院传播摄影(广告与时尚)硕士(il diploma di secondo livello in-fotografia per comunicazione pubblicitaria /moda)。专注于跨媒介思维指导下的数字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交叉研究。探索数字影像、交互界面、动态视觉、三维设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

  来源:国际教育学院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7/25 18: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