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工院走向世界 |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和合领航计划大师课程纪实:探知科技前沿 对话学术大师

文章来源:官网 更新时间:2025-06-21 22:52

  6月19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和合领航计划学生的日本微留学之旅进入第11天。在东京大学赤门前的晨光中,同学们开启了以“智创·探知”为主题的日本科技与社会创新深度学习日。经过前些天对日本教育体系的沉浸式体验,同学们已能娴熟地融入顶尖学府的学术氛围,展现出令人欣喜的成长蜕变。

  上午篇:科技经济与养老政策的跨界对话

  10:00整,双师型导师秦舟教授的《日本的科技经济概况和高龄化养老政策体系》大师课准时开讲。作为日本科学技术国际交流中心理事、中日创新政策比较研究专家,秦教授以一组震撼的对比数据破题:日本研发经费占GDP比重持续保持3.5%以上,每百万人口科研人员数量达5300人,这些指标引发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课程主体呈现三大创新模块:1. 科技经济图谱:通过全息投影展示日本“Society 5.0”战略框架,重点解析量子计算、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的“产官学”协同机制。2. 养老政策解码:秦教授独创的“三维养老模型”(政策维度/技术维度/人文维度)令同学们耳目一新。特别是介护保险制度的“要支援12级”“要介护15级”七级评估体系,让抽象政策变得可感可知。3. 未来挑战思辨:在“AI护工伦理”辩论环节,同学们就“机器关怀能否替代人文温暖”展开激烈交锋。其中2位同学们表达的自己的观点,获得教授特别赞许。

  午间时光:百年学府的精神滋养

  12:30,同学们在东京大学中央食堂体验“东大生日常”。这个被称为“日本最聪明食堂”的空间里,智能化餐线系统与传统的“先生席”传统相映成趣,更难得的是用餐时周围日本学生都在讨论课题的学术氛围。

  13:15,师生们自发前往著名的“诺贝尔墙”研学。这里展示着真实诺贝尔奖牌。我校的王同学赞叹:“化学奖得主根岸英一先生的亲笔实验草图,修改痕迹里藏着科研的真相。”尤其让同学们震撼的是,展区特别设置的“未完成研究”板块,展示着诸多中途失败但影响深远的研究案例,这种对科研本质的坦诚呈现引发深刻思考。

  下午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未来图景

  14:00,早稻田大学理工学术院顶级专家文政教授的《人工智能与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赋能未来ICT产业》课程,将学习推向高潮。作为日本内阁府AI战略委员会委员,文政教授开篇便以全息影像重现了1902年鲁迅先生在仙台医学课堂的历史场景,引出中日科技交流的百年经纬。

  课程亮点纷呈:技术纵览:通过5G实况连线早稻田大学最先端ICT技术研究所,展示全球首个“零延迟远程手术机器人”系统。当操作延迟控制在0.01秒内时,深圳中学的科技特长生们立即联想到国内5G应用的差异。创新案例:双频差分降雨预测系统演示环节,同学们亲手操作雷达界面,北京四中的气象社团成员当场推导出算法改进建议。政策洞察:对比中日AI伦理指南时,教授特别肯定同学们提出的“技术伦理的文化维度”观点,当场邀请优秀学员参与其跨国研究项目。

  在压轴的“未来人才竞争力”研讨中,文政教授展示了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日本ICT产业中,具备中日双语能力的研发人员薪酬溢价达42%。“不要做技术的囚徒,要成为驾驭技术的战略家”,这句结语深深烙印在同学们心中。

  经过这一天的深度学习,同学们不仅对日本科技与社会创新有了系统认知,更在顶尖学者的启发下拓宽了国际视野,学习兴趣与科研热情显著提升。

  来源:学生工作处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6/21 22:5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