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工院走向世界 |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学子和合领航计划东京大学

文章来源:官网 更新时间:2025-06-20 22:29

  研学纪实:探索百年学府的科学魅力(一)

  6月18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和合领航计划的学生们走进日本学术殿堂——东京大学,开启了一场深度研学之旅。作为日本QS排名第一的百年学府,东京大学以卓越的科研实力和开放的学术氛围,为同学们呈现了建筑防震、宇航科技等前沿领域的精彩课程,同时让中国留学生感受到这座世界名校的独特魅力。

  东京大学:亚洲学术标杆的学科优势

  东京大学创立于1877年,是日本第一所现代综合性大学,其11个学科位列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前十,尤其在工程、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全球影响力。理工科领域:东京大学的建筑工学、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学科长期引领亚洲发展,其研究成果如抗震建筑技术、卫星导航系统等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社会。人文社科领域:法学、经济学研究为日本政策制定提供核心理论支持,校友涵盖30余位日本首相。国际化特色:东京大学与全球60多个国家的顶尖高校建立合作,国际学生占比约20%,其中中国留学生是最大的留学生群体,多数集中在工程、信息科学等优势专业。

  大师课程一:苏迪教授与日本防震减灾技术的奥秘

  桥梁研究室的苏迪教授为同学们带来《日本的地震和防灾减灾》的专题课程。苏迪教授是国际知名的防灾工程专家,现任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地震工程与减灾技术研究。他结合日本先进的防震经验,开发了多项创新型抗震技术,如隔震结构、减震装置及早期预警系统,并在全球多国推广应用。

  课程深入剖析日本防震减灾体系的核心技术,解析日本高精度预警系统的运作机制、讲解隔震支座与阻尼器的实际应用,分享日本全民防灾演练与应急管理经验,探讨AI与物联网在灾害防控中的潜力。

  课程中,苏迪教授以2023年能登半岛地震的实时监测数据作为教学案例,动态演示了减震结构的三级响应机制。东京大学特有的“现场数据即时教学法”令同学们印象深刻。

  大师课程二:林幸秀教授解读日本科技战略与太空雄心

  东京大学先端科学技术研究所特任教授林幸秀以《日本的宇航发展战略》为题,展开了一场跨学科讲座。

  林幸秀是东京大学先端科学技术研究所特任教授,日本宇航政策与农业科技领域的权威专家。他在航空航天领域主持了多项国家级项目,包括日本“准天顶卫星系统”(QZSS)的精密轨道优化研究,并参与JAX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小行星探测计划“隼鸟2号”的数据分析工作。此外,他长期致力于科技政策研究,主导了日本第六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人工智能与航天技术的战略规划。林教授积极推动中日学术合作,曾多次受邀赴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卫星导航、空间技术及农业智能化等领域的联合研究,促进了中日科技界的深度对话。

  林幸秀教授首先系统介绍了日本科技政策与经济、教育体系的联动关系。他指出,日本建立了以“产学官合作”为核心的研发体制,政府主导制定五年一期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在高等教育方面,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顶尖学府承担了国家约40%的基础研究任务。在宇航领域,日本形成了独特的“JAXA主导、企业协同”的研发模式,其准天顶卫星系统(QZSS)采用政府与三菱重工等企业联合开发的运作方式。然而,林幸秀教授也坦言日本科技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经济长期低迷导致财政赤字扩大,研发投入增长乏力;少子高龄化造成人才断层,理工科学生比例持续下降;国际化程度不足,外国科研人员占比仅9%;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日本的专利数量和论文影响力已明显落后于中美两国。这些结构性问题的叠加,使得日本在保持传统技术优势的同时,亟须在创新机制和人才培养方面寻求突破。

  互动环节:中国学生的思辨

  在问答环节,李楠枫、徐京乐、王松涛等同学就中日合作可能性、中日大学生现状区别与教授展开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第一天研学尾声:收获与期待

  傍晚,同学们漫步于安田讲堂前的银杏大道,回味这一天的知识盛宴。领队老师总结道:“东京大学的课程不仅让我们看到技术细节,更揭示了科技背后的国家战略思维。”次日,团队还将在东京大学的课堂里,以中国学子正以全球视角,触摸教育、科技与领导力的前沿思维。

  来源:学生工作处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6/20 22:3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