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工院走向世界 |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学子开启牛津剑桥文化比较与伦敦人文探索之旅

文章来源:官网 更新时间:2025-06-20 21:40

牛津剑桥学术对话:在对比中寻文化疗愈之道

  6月14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学子将探索视角投向英国学术重镇——牛津大学,以“比较”为钥匙开启跨文化治愈之旅。作为剑桥大学的“学术劲敌”,牛津大学800余年的历史建筑与学院制传统,展现着迥异于剑桥的学术气质。当日8时55分,团队从剑桥出发,11时30分抵达牛津后展开自由探索。成员们漫步于博德利图书馆的拱顶长廊,驻足于基督教堂学院的哈利波特取景餐厅,在叹息桥的石拱下感受“导师制”学术传统的沉淀。

  “牛津的建筑更显庄重内敛,剑桥则透着河畔的灵动。”有成员在交流中提到,两所高校虽同属英国G5阵营,却在学院布局、学术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直观体验引发了成员们对“西方学术传统与东方文化融合”的思考——如牛津对古籍的保护方式与中国书院教育理念的共通性,成为跨文化对话的切入点。午后13时40分,团队转场比斯特购物村,在体验英国商业文化的同时,以轻松氛围延续对中西生活方式的观察。

伦敦地标再探索:建筑年轮里的历史与文明

  6月15日至16日,成员们延续伦敦文化解码之旅。15日成员们重访白金汉宫、大本钟、伦敦眼、塔桥等标志性建筑,透过卫队换岗仪式的庄重仪仗,聆听大本钟整点报时的历史回响,在伦敦眼32个透明舱体中俯瞰泰晤士河两岸的古今建筑对话。与首次打卡不同,此次行程更注重挖掘建筑背后的王室脉络——如白金汉宫宴会厅的维多利亚时代装饰,折射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演变轨迹;塔桥钢铁结构与哥特式塔楼的融合,见证工业革命与艺术审美之争。

  16日,团队聚焦人文内核,走进大英图书馆与大英博物馆。在大英图书馆,莎士比亚第一对开本手稿的墨痕、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原稿的公式批注,让成员们触摸到人类智慧的传承密码;大英博物馆内,罗塞塔石碑的三种文字刻痕、帕特农神庙雕塑的残缺之美、商周青铜器的饕餮纹饰,构建起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场域。在深度参观中,成员们通过馆内“文物修复实验室”的公开演示,直观感受英国对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理念。

从建筑到文明:在行走中重构认知维度

  “英国的‘美食荒漠’标签下,是对学术与人文的极致专注。”行程中,成员们逐渐跳出刻板印象,以“比较-思考-融合”的逻辑链深化认知。有成员在笔记中写道:“牛津剑桥的学术差异,本质是对‘传统与创新’的不同诠释;而大英博物馆的万邦文物,既呈现殖民历史的复杂面相,也启示着文明平等对话的可能。”这种主动思考的探索模式,正是行程设计的核心价值——从建筑外观到历史内核,从单一文化体验到跨文明比较,最终实现认知维度的拓展与文化视角的升级。

  随着16日晚返回剑桥公寓,英国文化探索之旅暂告一段落。接下来的行程中,团队将带着对学术传统、历史脉络的深度理解,继续在行走中书写跨文化对话的新篇章,让每一次驻足都成为思想碰撞的起点,每一段行程都化作认知升级的阶梯。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6/20 22: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