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在综合楼1210会议室举行“微留学·大成长”英国剑桥微留学分享会暨全球化教育座谈会。学校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王加青,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廖璐莎,党委副书记、校长助理唐军国,党委常委、校长助理赵欢出席活动。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代表参加座谈会。座谈会由艺术与传媒学院团总支书记余进文主持。
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沈祥胜致辞。他充分肯定学员在剑桥的优异表现,勉励学生把握全球化机遇,以行动拓宽视野、实现目标。他表示,国际化教育需以跨文化交流为核心,激发创新思维,培养新时代艺术人才。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各个专业作为新兴领域,国内市场潜力广阔,学生应融合国际前沿技术理念,推动行业革新。他呼吁学生保持终身学习态度,善用全球化教育平台,立足本土文化,以开放视野吸纳全球智慧,在艺术与技术的交汇中探索创新路径,为社会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
剑桥微留学分学员鲁旭崑、陈宋琦、齐思博通过影像、图文及学术案例分析,分享了六周剑桥生活的收获。齐思博以义卖谈判破解“语言即文明密码”,鲁旭崑借劳斯莱斯参访确定职业坐标,陈宋琦透过龙纹琉璃瓦窥见文化对话的张力。
廖璐莎、唐军国、赵欢分别三位学员颁发荣誉证书,表彰其在国际学习中的卓越表现。
在互动环节,学生聚焦课程设置、海外深造、语言学习等议题踊跃提问,教师团队逐一解答,为国际化学习路径提供切实指导。
王加青作总结讲话。他指出,微留学项目是响应国家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实践。他要求,青年学子要以“终身学习”为信念,不拘泥于形式和环境,永远保持热情和勇气,突破舒适圈,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相融合,用赤忱之心传播中国文化,以全球视野书写青春答卷。他希望,大家珍惜学校提供的资源,在跨文化的历练中既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也吸收全球智慧的养分,真正成为既能扎根本土、又能对话世界的栋梁之材。
此次座谈会搭建起师生高效沟通的桥梁,通过真诚对话增进了理解、凝聚了共识,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全球化教育积累了宝贵建议。未来,学校将持续优化平台建设,在倾听与实践中汲取前行力量,助力更多青年于全球浪潮中破茧成蝶,为教育国际化注入持久活力。
来源: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