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青年学子对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的理解,激发投身中文国际传播事业的热情,2月27日下午,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解读讲座在一号教学楼115教室举办。在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的支持下,讲座特邀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湖北省语言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副院长万莹作主讲嘉宾。人文学院教学副院长吴海燕,中文系主任杨敏艳,中文系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等参加讲座。本次讲座由中文系教师曾慧主持。
万莹围绕项目概况、时代意义及面试准备等核心内容展开专题讲座。她表示,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全球中文学习者已突破1.5亿,中文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密码”。20年内,共有7万多名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奔赴160个国家。志愿者既是语言教师,也是文化使者,通过课堂教学、节庆活动、文化体验等方式,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她指出,志愿者项目正是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响应,致力于在民间交流中增进国际理解,消除文化隔阂,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万莹从文化传播、国际理解与青年责任等三个维度解读项目意义。她表示,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孔子学院是让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 台,更是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她指出,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由国家相关部门统筹实施,选拔优秀青年志愿者赴海外中小学、孔子学院等机构开展中文教学与文化推广工作,覆盖亚洲、非洲、欧洲等百余个国家和地区。该项目不仅为海外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中文教育资源,也为志愿者搭建了开拓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能力的平台。她强调,志愿者须具备扎实的中文基础、教学能力及跨文化适应力,在世界范围内搭建起汉语桥、文化桥和心灵桥。
万莹聚焦面试流程与备考策略,结合真题案例进行详细介绍。她表示,候选人需以实践为导向,熟悉试讲技巧,积累中华才艺特长,加强外语沟通训练。最后,她呼吁青年学子把握时代机遇,以语言为舟、以文化为帆,投身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让世界听见中文之美、读懂中国之心。
至此,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解读讲座圆满结束。本次讲座不仅让青年学子对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更有效推动他们将语言与文化、个人成长与国家使命紧密相连。一直以来,学校始终贯彻“高端化 全球化 个性化”办学理念,为学生提供国际化、个性化的教育平台,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武工院力量。
来源: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