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举办2015年暑期教职工培训
通讯员郝一双报道:为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深化我校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建设的任务,在新形势下深入开展教育教学内涵建设,8月24日,学校邀请 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王春晖教授来我校给全体教职工解析了“互联网+教育”,全体教职工深感获益匪浅。
学校聘请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王春晖教授做我校客座教授
围绕着“互联网+教育:一场教育模式与行为的变革”这个主题,王春晖从《易经》中关于“道”的阐释入手,分析了未来信息世界发展的三大阶段,提出了五域世界和五域法则的概念。他指出,“互联网+教育”模式能带来一场组织行为的革命,它会使整个教育模式朝个性化、移动化、社会化、数据化的方向转变。他强调,互联网平台思维的核心就是跨界、整合、互利、共赢、去中心化,在当前高等院校转型发展的背景下,民办高校要想在互联网时代站稳脚跟,必须在培养模式、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方面做到差异化、特色化,瞄准市场需求,更好地、更精确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王春晖教授给我校教职工作报告
在讲座过程中,他结合德国高校的“双元制”教学模式指出,高校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的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要围绕工作过程设置理论教学体系,而不是传统的围绕理论体系设置工作过程。他表示,应用技术型大学在互联网时代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要善于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各种网络化教育服务;要注重引用MOOC等先进教学手段,尝试开展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使教师从演员和导演;要加强教育社会认证,使教育娱乐化,加强学习模式的解析和重构。
记者在现场看到,王春晖在讲座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认真做笔记,不时低头沉思,讲座结束后很多老师表示很受益。“王教授讲得很精彩,很深入”,地信教研室教师舒珺兴奋地表示:“‘互联网+教育’是一个大课题,但是王教授娓娓道来,既分析了宏观又解析了微观,让我对这一新的事务有了更好地理解和认识。”
针对王春晖教授的讲座,董事长张南红指出,互联网的未来,将使得所有的传统企业互联网化,因此,现在是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的时代,不是传统企业被盲目地互联网化,传统企业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她表示,作为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关键元素是思维的转型,其次是培养目标的转型,培养模式的转型和学科专业的转型。她强调指出,中央已经明确将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这是一项高等教育转变培养模式的国策,全体教职工应当抓住历史机遇,知行合一。(摄像:李亚卿、杨秋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