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课堂 让学生越来越主动
80分钟的两节课程被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精讲,主要讲授课文、单词、语法等,讲授时间大概是15分钟。“之所以能够快速完成讲述,是因为同学们在课下按照要求做了预习,并通过班级QQ群与老师进行了交流,难点、重点预先都做了学习和讨论,通过有老师辅导的课下自主学习,减轻课堂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吴海燕介绍道。
学生在课上做自我表达展示
随后是表达练习环节。这个环节由自我表达和情景对话两部分组成。“每次课主题我都会预先布置。本次课自我表达的主题是自我介绍。吴海燕告诉记者,内容学生自己课下准备的,可以是一个人讲述,也可以两人或多人对话。单独介绍的内容可以是家乡、爱好、新同学等与自己相关的或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情景对话的主题是“怎么度过休闲时间”。
学生做情景对话练习展示
表达练习之后的听说训练记者发现也和传统的听力课程不同,吴海燕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视频的话题正是同学们自己讨论过的“怎么度过休闲时间”。标准的语音、丰富的内容、幽默的表达、流利的口语,听得学生开心又不安。对比自己的表现,顿时有些不自在。欣赏过视频,再进行讨论,大家逐渐放开了,“I am fond of reading, I'm going to travel, I want to be volunteers, I want to have a part-time job, I want to go shopping, I'm going to have exercises, I want to...(我喜欢读书、我要去旅行、我要做志愿者、我要做份兼职、我要去购物、我要去运动、我要……)”课堂气氛热烈起来。
时间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中不知不觉的溜走,快要下课了,吴海燕终止了学生的讨论发言开始布置自习内容,许多同学感到意犹未尽。课后学生需要自主完成:教材的课文阅读、新单词的认识和记忆、教材的课后作业、下次课程的自我表达和情景对话主题。
课外自学自我督促 学生对教学模式点赞
课间休息,记者采访了课上“秀了一把”的卢静等同学。卢静告诉记者,当着那么多人说英语还是有点忐忑的,还好做了充足的准备;现在觉得说英语也没有多难,以后会说得更流畅。同学们在谈起英语课的感受时说道。课下自习内容增加了,晚自习和早读时间都向英语倾斜;学习的时候可以通过QQ、微信直接联系老师,小组内还会互相监督,自然就更上心了;上课要展示的,不做好准备就会在大家面前出糗;我的基础有点差,就比别人多用些时间;老师会给更多的辅导,对学好英语更有信心了。
同班一名男生告诉记者,我不太喜欢个很多人面前讲话,第一次课上老师在让我用英语做自我介绍,当时好紧张,说得一塌糊涂,大家没有笑我,还给鼓励;我决心按老师的教导好好学习;课下给自己加练,查英文词典、阅读、朗读、找同学对话,请教老师,现在我可以自信的站在课堂上秀英语了;说着话就蹦出一句“I believe I will do better”。
课上课下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多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教学和学习的效果也得到了提升。课下辅导会占用老师更多的时间,备课也有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也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难关,大学英语教学从应试转向应用必然要经历一番磨练;看到学生们对课堂、学科更感兴趣了,学习更加用心了,觉得付出是值得的,吴海燕说。
据介绍,从2015级学生开始,大学英语课按照学校制定的《大学英语》应用技术型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更加注重学生听说技能的培养,更多的读写学习在课外完成。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开展国际性的沟通交流,听得懂、说得出是最基础的要求,也是英语教学基础的目标。外国语学院院长冯光华告诉记者。以前我们教“哑巴英语”,学生会考试,但不能与人交谈;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发现自己学的英语在实际交流中并不适用;《大学英语》应用技术型课程就是要解决学生能听会说的问题,让英语成为交流的工具,活起来。(文图/李亚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