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赛区复赛银奖、第七届“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一等奖第七届湖北省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近来,我校学生参加各类大赛获奖的消息接踵而来。珠宝学院学子朱哲妮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证书;服务园博会志愿者志愿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称赞;外语学院两学生谢莞莹和胡洁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点高校学生的重围成功就业南航;校园招聘会上多家企业与学校合作开设订单班,提前预定毕业生……“综合素质过硬!”这是很多单位对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学生的一致评价。
自建校以来,学校除专业能力培养外,一直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014年起,学校在全体本专科生中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课程,综合素质课程第一次以必修课程的形式在广大学生面前出现,目的是想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主动全面的成长成才。
据学工处常务副处长舒宏应介绍,为使综合素质教育系统化、科学化、合理化,学工处与教务处共同组织了由校外专家、企业代表、教师组成的工作组,在调研、分析、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学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学生使用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办法》中把学校综合素质教育的各项内容、形式、过程管理、学分认定等做了明确规定。把《感恩教育指导与实践》、《自我行为管理指导与实践》、《公益劳动指导与实践》、《课外阅读指导与实践》、《思政课自主学习指导与实践》、《志愿者服务指导与实践》定为必修环节。为确保必修课程的开展,学校为每个课程组织了以辅导员为主的教研团队,负责该课程的组织实施和成效考核。同时把《自主创业》、《海外课堂学习》、《文体活动及学生组织建设》、《学科竞赛》、《科研成果》设置为选修部分,学校为选修课程提供平台、政策等支持。《手册》则详细记录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全过程,通过过程管理实现系统、科学和精细化管理,确保落实到位,有成效。
感恩教育 教会学生学会感恩
2015年寒假,学校给全校3000多名新生布置了一道特殊的作业:算一笔“亲情账”,即让他们计算从出生一直到读大学共18年时间花费了父母多少钱。学生们在算完账后除了对数据的震惊,更多的是为回报父母,他们也做出了一些实际行动。比如一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核算完账单后悄悄地录了一段视频发给爸爸妈妈,大胆说出“我爱你们”,地工学院学生瞒着父母求得一份兼职给父母购置新年礼物。感恩教育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央视报道我校感恩教育
这一事件也得到省内外媒体高度关注,湖北经视、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武汉晚报等媒体纷纷在教育版头条第一时间报道,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光明网等也纷纷报道并刊发评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更是制作了一个五分半钟的专题报道,一时间亲情账单主题活动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
志愿服务吸纳越来越多同学加入
据学工处统计,“志愿者服务”进入培养方案的一年里,学校累计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逾2000人次,2015年我校服务武铁春运志愿者还被铁道部(全国铁路团委)授予优秀组织奖、先进集体奖等。在武汉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我校共有81名学生参与志受到了团市委和媒体的一致赞誉。
我校志愿者服务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
辅导员余进文作为志愿服务团队的指导老师,连续多年致力于开展春运服务,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大型赛会等志愿服务工作。个人及所带团队受到中央和省、市媒体90余次报道,被共青团武汉市委评为十佳青年志愿者“雷锋榜样”,获得全国春运优秀志愿者、全国城市运动会优秀赛会志愿者金奖,第三届武汉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时代楷模•武汉精神践行者”、 “荆楚楷模”等荣誉称号。
公益劳动课 尊重劳动感受劳动不易
公益劳动课是我校素质教育课程必修课程的其中一项,2014级新生起完成16小时以上的公益劳动课才可以拿到一个学分。课程开展后,调查显示近九成学生认为公益劳动课的开展是有意义的,开始有些抱怨的学生也逐渐转变了自己的看法。对于校园公益劳动,经济与管理学院团总支书记张留华介绍说:“公益劳动课一来使同学们参与建设校园,二来也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希望带给他们不一样的体验教育。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光荣、劳动不易。”
学生做公益劳动
扫地、倒垃圾、擦窗户,经管学院的李凤英被分配打扫教一楼。从有组织的开展劳动到自觉完成,很多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换位思考意识越来越强。经管学院学生李凤英告诉记者:“平常在一教上课,没有意识到这里平常都是阿姨打扫的那么干净。自己亲自参与了劳动才感受到了劳动的不容易。”
自主创业 大力支持学生创业
近日,从湖北省教育厅传来消息,经过学校申报、现场考察、专家评审和公示,我校成功获批成为“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学校不仅在政策、资金、场地上对学生创业大力支持,还出台了《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学分转换原则性意见》,文件中对创新创业学分转换等作出了明文规定,其中对学生自主创业学分转换规定了可进行不超过50学分的学分转换。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业空间,可以“甩开膀子”无后顾之忧的去创业。
学校创业孵化基地揭牌
不少学生创业团队在学校的帮助下,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创业计划,并认真实施,收益明显。地工学生张梦迪创立的“欠揍熊”等一系列品牌,还在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上获得优异成绩。
学工处常务副处长舒宏应表示,综合素质教育课程,是学校教学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体,是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学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对学生习惯养成、学风校风建设有益。今后,还将不断完善有关配套,将综合素质教育课程的实施与“4+9”学生工作模式有机结合,并运用大数据促进工作,更好服务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文图/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