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楚天金报头版导读并在教卫版头条刊文“鸡蛋‘穿防护衣’20米高摔不破”,长江网、荆楚网等媒体也分别刊文。文中描写的特色课堂是:艺术与传媒学院公共空间设计专业徐玥老师3月8日带着2013级环艺本1班的学生完成结构搭建课的课程实验。
徐玥让全班自由组合成14个小组,要求用白纸、硬纸板、透明胶、绳子等其中的最多3样物品,固定3枚鸡蛋,从五楼教室的窗户丢下,鸡蛋安然无恙、能清楚观察鸡蛋在装置中的位置、装置未破损、装置设计具美观独特等四个方面,作为评判此次课程作业是否完成的标准。
这些扔下的鸡蛋都被穿上各种各样的“保护衣”:有将纸板卷成筷子交叉裹住鸡蛋的,有将硬纸板组搭成金四方型设置承重墙让鸡蛋背靠的,有将麻绳编织成网状固定在纸板拼搭的三角形内的。40分钟的时间内,该班同学创造出一个个五花八门的鸡蛋保护器。
“我们组将胶带以蜘蛛网的形式把鸡蛋均匀的缠绕,使结构四面受力均匀,并利用胶带的弹性和结构轻的特性,削弱鸡蛋坠地产生的冲力。”学生李昀浩拿着自己手中的结构模型介绍。据了解,当天共有8组学生的结构设计让鸡蛋摆脱了破碎的命运。
徐玥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40分钟的室内准备里,学生们开始时是一个个紧皱着眉头摆弄手中的器具时,很快他们就拿在手上不停地比划,在小组内激烈地讨论着设计构想。我觉得自己这个实验一定会非常有趣,虽然有近一半的学生失败了,但是他们可以很直观的看见自己的问题所在。“结构的搭建究竟是否稳定,外观美观度能都达到客户需求、用材是不是最简便轻巧,而这些,都只有通过动手体验才更有说服力。”
我校自转型以来,始终要求各课程教师课上增加学生实践动手的环节学习,以此帮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我们也通过将课堂搬进咖啡厅等形式,让课堂变得更加受学生喜爱,课程的开展也轻松灵动。(文/宣、学通社记者 李凤英 图/通讯员 徐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