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对话沙海深处: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学子探访民勤县治沙志愿者坚守日常

文章来源:官网 更新时间:2025-08-04 11:40

  7月4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逢春遇夏”社会实践团队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收成镇兴隆村公益林基地,开展为期7天的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聚焦防沙治沙主题,团队成员怀揣对生态守护的热忱,毅然踏入西部生态脆弱区,他们用双脚踏勘每一寸干涸的土地,用对话触摸志愿者的赤诚之心,以亲身实践灌溉树苗的行动,为荒漠播撒希望。 ​

  民勤县,位于腾格里沙漠与巴丹吉林沙漠之间,被誉为“生态孤岛”,作为西北防沙治沙的关键区域,当地生态问题长期严峻,风沙肆虐、水资源短缺,荒漠化面积已占比超过八成,如何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筑起绿色防线,成了这一代治沙人面临的共同课题。 ​

  “沙太粗,保水性又差,种树最难的是让它活下去。”公益林基地负责人麻万星接受实践队采访时坦言环境之恶劣,为了对抗流沙,当地治沙团队不断尝试并调整策略——有的铺设草方格稳定沙丘,有的种植梭梭树、沙拐枣等耐旱树种,有的创新地将光伏电站与治沙工程结合,实现“发电+固沙”双重效益。 ​

  除了技术手段,人的因素同样关键。“你可能想不到,90%的志愿者其实是女生。”谈及志愿者在治沙一线的角色,麻万星语气中满是敬意,他讲述,一些女志愿者每日徒步数公里搬运水管、参与种植,即使风吹沙打也从不退缩,“在沙漠里,她们比我们男人更坚韧。”

  实践队员们走访的公益林基地设在兴隆村与腾格里沙漠的交界处,几块铁皮和折叠凳临时拼成简易棚屋,一条写着“请到民勤种棵树”的横幅在烈日下随风飘扬,棚内摆着的刚切好的西瓜、哈密瓜,是志愿者们为远道而来的大学生准备的“见面礼”。缺水,是这里生活的日常,吃过饭先用黄沙洗碗,物资运输也极为依赖人力,“我们就是靠这些一点点坚持起来的。”有志愿者这样说。 ​

  实践活动中,武汉工程科技学院“逢春遇夏”团队成员参与维护,队员们在基地工作人员带领下分组协作:挖坑组拿起铁锹在沙地中绕树开坑;浇水组配合水车,肩扛沉重水管注入树根;回填组则将浮沙均匀覆回,用脚踩实固定树苗。 ​

  “水管真的很沉,一扛就是几十米,沙地还陷脚。”一位队员事后感慨道,“浇一天水,身上都是沙。”即使烈日灼肤,队员们依旧认真完成每一道工序,在亲身参与后,他们更深切地理解治沙工作的复杂与艰难,也更加钦佩那些默默无闻的志愿者群体。

图为“逢春遇夏”团队成员与工作人员进行浇水工作。肖义供图

  25岁的彭学祥是基地里令人印象深刻的青年志愿者。他从云南丽江辗转至民勤,从最初的短期参与逐渐变成了驻扎,他说:“家人一开始不能理解,说我跑这么远吃苦干什么。但后来看到我越做越投入,也慢慢支持了。”如今的他,已成为整个基地的后勤主力,从饮食安排到物资调度样样在行。“治沙不是一个人的坚持,而是所有人一起拧成一股绳。”他笑着说。 ​

  在简陋的生活之中,志愿者们创造出专属的温暖,“去年夏天,志愿者们白天挥锹压沙,晚上围在篝火旁唱歌聊天。虽然疲惫,但脸上都是笑。” 彭学祥说,曾有志愿者因连续高温作业晕倒,也有志愿者受了腿伤,可他们第二天还是照常出工,这些记忆,让他始终笃定自己选择的方向。

图为“逢春遇夏”团队采访志愿学者彭学祥。费钰涵供图

  “希望你们能把这里的故事带回学校、带回家乡,让更多人知道民勤,关注民勤。”麻万星对志愿者的临别寄语语重心长,他相信,只要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这片土地贡献一份力,荒漠终会复绿,梦想终会实现。“请到民勤种棵树”,这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对防沙治沙责任的集体担当,呼唤每个人以行动参与生态修复,让民勤的绿意成为可持续发展最生动的注脚。

图为“逢春遇夏”团队成员与公益林基地部分成员合影。胡冰清供图

  团队负责人表示,此次深入一线的实践调研,让成员们不只看见了沙漠,更看见了一个个坚持不懈的身影。绿色,不是理想,是一天天抡铁锹、一滴滴洒水的现实。 ​

  下一步,团队将通过短视频、新媒体图文专栏等形式,讲述民勤防沙治沙的感人故事,科普日常生态环保知识,助力绿色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团队成员也将继续参与到“沙退绿进”行动中。

  原文链接:https://xiaoyuan.cycnet.com.cn/s?signature=X3pjJxr9YwmWqndeOG07NMkK0UdGXqK4QALRvlPVyZ52g68MDz&uid=9227531&phone_code=021cacd4be8a9294fc64b00d4fff37cc&scid=1641261&time=1754323658&app_version=(null)&sign=787a82f5dd5e5b7068b5072eed69da59#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8/08 12:4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