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自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9名大学生,在麻江县谷硐中学进行了10余天的支教活动。近日,他们结束了支教任务,各自返回家乡过暑假。记者采访到了他们的队长姜晓敏,了解了她们摆地摊筹集经费来黔东南支教的故事。
文/本报记者陈莉图由受访者提供
7月,来自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9名大学生,在麻江县谷硐中学进行了10余天的支教活动。近日,他们结束了支教任务,各自返回家乡过暑假。记者采访到了他们的队长姜晓敏,了解了她们摆地摊筹集经费来黔东南支教的故事。
摆地摊筹经费
今年18岁的姜晓敏从小有个心愿,就是当一名教师。去年她考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英语专业。进校后,为了实现当老师的愿望,姜晓敏除了努力学习外,还寻找更多锻炼的机会。
大一刚开学,她便加入了学校有支教活动的社团。今年上学期开学不久,姜晓敏看到学校“春晖化雨探访民风”在招募暑期实践的支教志愿者时,她立即报了名,最终成了来麻江县谷硐镇谷硐中学支教队伍里的一员。
这个支教队共有9个人,这9个人专业各异,女生都是学外语的,男生都是理工科。姜晓敏说,他们9个人在出发前就商量好了要负责不同的课程,有音乐、外语、科学、舞蹈、跆拳道、趣味数学等,她负责外语课教学。
可就在准备出发前,一大难题摆在了他们的面前,那就是前去支教的经费。
“我们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家庭不是十分富裕,为了挣支教经费,我们有空就去发传单、摆地摊。”回忆起出发前的挣钱经历,姜晓敏说最大的感受就是从首次摆地摊时的尴尬,到最后大家都成了“生意经”。
上门请学生上课
7月17日下午6点,姜晓敏和另外8名队员乘坐火车来贵州。坐了近14个小时的火车,再转乘班车,他们终于在7月18日的下午到达了麻江县谷硐镇。
姜晓敏说,初到凯里他们并不是很顺利,除了几名同学因长时间乘坐火车感到不适以外,前去目的地的过程也是几经周折。不过,真正的大难题还在后面。
谷硐中学校长告诉他们,此时正值学生放暑假的时间,谷硐中学的老师虽然在放假时告知了学生,会有大学生前来支教,希望他们自愿到校学习,可现在却没有学生前来。
得知这个情况以后,姜晓敏和同伴们顾不上长途跋涉的劳累,立即商量如何招生的办法。
“一开始,我们信心满满,想着招个50人的班应该不成问题,还担心学生太多,我们人手不够,可现实却再一次打击了我们。”姜晓敏说,大家商量后,决定从一个学生下手,通过他的带领去寻找其他学生,可谁知这样的做法并没有达到大家期望的效果,当天只找到了四五个学生。
7月19日,眼看着前来上课的学生不多,姜晓敏和伙伴们决定改变策略,走“家访”的路线,走进每个学生的家,亲自告知学生即将免费上课的通知,没想到,这个方法一下子就起了效果,很多家长和学生都表示支持。
“通过家访,来了三十几个学生。”姜晓敏说。
姜晓敏在支教完成后,一位叫谢黎的学生送了她一束亲自做的捧花。“那是我成为老师后收到的第一份礼物。”说起学生送的礼物,姜晓敏洋溢着幸福感。
“下个假期,我们已经计划好会继续来麻江谷硐中学,帮助这里的学生学知识,了解山外的世界。”姜晓敏说。
链接:http://www.gywb.cn/content/2015-08/07/content_36499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