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我不是家长是室友 ” ——42岁的王红爱再度考回母校读专科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2015-08-31 15:17

123.png

 

湖北日报讯

 

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叶舜

 

29日,两天前刚满42岁的王红爱走进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学生宿舍5402室,几名“95后”新生有点愕然:“您是家长吗?”他坦然回答:“我是你们的室友。”

 

19岁的黄尧看着只比自己父亲小一岁的新同学,开口说:“这个叔叔……”王红爱笑着打断:“还是叫我老王吧。”遇到高年级的志愿者,他仍然称呼“学长”。“70后”王红爱是该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科新生,在全校新生中年龄最大,和该校年龄最小的新生成为同班同学——来自黄冈的“00后”女生曹子仪,这个月刚刚度过15岁生日。

 

对于王红爱,宿管阿姨魏易兰并不陌生,因为6年前,他便是该校营销与策划专业的专科新生,在当年新生中年龄最大,宿管员都见过他。

 

王红爱来自当阳市玉阳镇。上世纪90年代,他在技校毕业后,进入当地一家金融机构当了几年出纳。2002年,因厌烦每天不断重复点钞、扎把、盖章而离职。随后,他到陕西一家培训机构学了3个月英语,却未能坚持。

 

作为家中独子,王红爱从小没受过什么挫折。工作和求学不顺利,加上感情受挫,使他采取了逃避现实的态度,在家待业,整天上网。几年时光转眼流逝,直到2009年,他考上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当时为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的专科。

 

来校报到那年,王红爱36岁,年龄是同学们的一倍,大家都叫他“老王”。大学三年,室友们在宿舍里玩DOTA(一种网络游戏)时,他多半是练练五笔打字、看看英语原版电影,为日后求职积累技能。

 

2012年,王红爱专科毕业,报名学习自考本科,通过一门考试后又放弃了。他回到家乡,到一家玻璃厂应聘安保工作,再次碰壁。沮丧之余,他又开始沉迷网络。不过,在他内心里,也不愿一直这样消沉下去。

 

去年,王红爱在网上看到47岁的四川人梁实18次参加高考的故事,不由深受触动:人家考了多年都没放弃,我遇到的这点事儿算什么挫折?另一方面,自己毕竟已届不惑之年,要想清楚今后的人生道路怎么走,不能再让年近七旬的父母操心、着急。

 

王红爱重新振作起来。今年,他考回母校,再次成为一名专科新生。他计划通过专升本或自考,努力拿到本科文凭,以后找一份和会计有关的工作,因为会计岗位一般对应聘者的年龄要求不那么苛刻。“当年任性离职,其实我现在后悔了,只是不愿说出口而已。”王红爱反思一路的经历,认为自己的缺点在于自尊心太强,受不了挫折,遇到困难就退缩。以前和别人说话,往往几句话不合就摔桌子走人。他说,做人要学会接受挫折,自己一年年在改变,希望这段经历警醒年轻人。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董事长张南红也注意到这名特殊学生。她说,高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要教会学生们做人的道理。学校会一直关注、引导王红爱的成长,帮助他实现本科梦,并为他提供到校企合作单位实习锻炼的机会。

 

链接:http://ctdsb.cnhubei.com/HTML/hbrb/20150831/hbrb2730045.html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28 15:2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