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通讯员周琰李凤英记者齐云)昨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开学第一天,该校收到100多份寒假作业,有的是一封家书,一本传记,也有的是一句话。原来这项特殊寒假作业,要求学生拜访一位家族长辈,向长辈询问家族发展历史或家风、家训、家族传统,并与大家分享。
曾祖父“方来”:青莲不蔓中通外直
学生周瑞泽看到作业内容随即想到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经历,他小名叫周添,这个名字伴随了他的整个小学,到了中学,他的学名改成了周瑞泽,因为在周氏家族中,所有入族谱的男丁都要在名字中加上字辈,趁着这次作业,周瑞泽向爷爷要来了族谱,爷爷和父亲今年带着他翻开了重新修订的族谱,大红色精装封面族谱,共分四册录入,首页画着家族图腾,内页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家族渊源及村落演变的过程,翻到自己的名字时,周瑞泽开心地笑了“前面几页的人名我都不认识。”说笑着翻了几页,他就看到了爷爷的‘佐’字辈,爸爸、叔叔的‘理’字辈,再到自己和兄弟们的‘瑞’字辈,后面都是待填写的空白页。“以前我都没见过这本族谱,感觉好神奇,即使有很多先辈们我都没见过,但这本族谱将我们联系到了一起,看着每个人名字中相同的那两个字,仿佛一眼看尽了过去、现在和未来。”对着每一个名字,爷爷跟他讲起了发生在过去的故事。周瑞泽今年20岁,他的父亲是长兄,今年他准备代替爸爸,独自去给亲友拜年了。
在家族宗祠的门头,刻着“廉溪第”三个字,周氏家训也与此相关,父亲告诉周瑞泽,他的曾祖父是一名农村医生,一直提醒后人:“清廉、正直。”周瑞泽在曾祖父的墓碑上看到,曾祖父其名周先远,字方来,取自“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村民看病从不收医药费,向来手到病除,一生受人尊敬。父亲忆起幼时,夜里睡得正酣,有人在门外哭着大喊曾祖父,求他前往邻村帮自己的小孩看病,曾祖父二话没说跟着来人一路小跑,听人说,小孩两天没有小便,夜里肚子突然发痛,小脸通红,曾祖父抓了几味药喂他喝下去,小孩儿第二天就活蹦乱跳,一切如常。说完这些故事,父亲仍喃喃自语:“真想把你们介绍给我的爷爷认识。”曾祖父去世时,村民全部自发带着纸钱送别曾祖父。
奶奶“莲姐”:吃一辈子亏享一辈子福
奶奶在村上有个响亮亮的名字,叫‘莲姐’,方圆十里上到90岁的太爷爷,下到刚记事的小娃娃都这么喊。打小,外语学院英法专业的胡方圆便听着姑姑叔叔讲奶奶的事迹,尤其是过年的团圆桌上,记忆里的故事拿出来重新嚼吧嚼吧,回回都有一番新滋味。
在家史里,有很多关于吃亏的故事,家人们用这些故事告诉后代,要宽厚待人,报恩不记仇。有一个故事在胡方圆的耳边记忆犹新:40多年前,作为驾驶员的爷爷从抗美援越的战场撤回,正赶上生产队的一次评选中,经过生产队和乡民的分别投票,“莲姐”得了第一。但这时,乡民中渐渐有传言称“莲姐”的当选是因为爷爷,上级领导特批的第一。后来,“莲姐”主动申请放弃当选,放弃每月补贴的粮票和布票。当别人问起时,“莲姐”只是微笑并淡淡地说了句:“少了这些我家照样过活。”
地质老爸:在路上寻找美
“德兴铜矿在江西,湖南锡矿山产锑,贵州铜仁出汞矿,云南个旧出产锡。”接到家风作业时,机电学院数控专业的江欣脑海中首先想到的便是这句口诀。江欣说,从小因为工作,身为地质工作者的爸爸经常奔波在外,很多时间过年才能见一面。小时候为了讨好江欣,爸爸将这口诀当做回家进门的暗语,常常是父女俩一个门内,一个门外地对话。然而一对就是20年。
父亲进门后江欣都会缠着爸爸讲旅途中的故事,乡间赶路的阿婆,傣族姑娘的婚礼,秦皇岛的海水,爸爸口中的故事在她的脑海中编织,牵引着她看向更远更大的世界。最初,江欣只是偶尔随考察队四处走走,高中办理身份证之后,每逢节假日,江欣都会自己收拾好行囊,踏上事先规划好的路线,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去看色彩各异的矿石。从小耳濡目染父亲的工作,她也逐渐成为一个在路上的人。
“在路上找寻故事、打开世界。”旅游日记扉页,江欣写下这句话。
该校宣传处老师叶舜说:现在的孩子们都缺乏家族观念,她希望通过寻找家规家训告诫大学生不要浮躁,体味属于整个家族的专属回忆。“家风、家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作业,号召学生们亲近父母,聆听祖辈的故事,拉近亲友距离。”
链接:http://appindex.cjn.cn/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36&id=14120&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