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郭老师您好,首先祝贺贵机构获得了品牌实力高校奖。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咱们机构的发展历程。
郭霖: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成立于2004年,前身是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在2014年我们通过了转设并更名为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学校现有13000余名学生,设有38个本科专业,涵盖6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一主两翼”以信息工程为主,经济管理和艺术传媒并重的工、管、艺、文、理、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体系。
我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践行国际化、高端化、个性化发展战略,大力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在今年,成效更加凸显:
第一,学校重视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今年,我校有3项科研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位列全省同类高校第一;两个研究项目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十余个研究项目获2017年湖北省教育厅科研和教研立项;并新获批新增3个学士学位授权专业。
第二,实质性推进高端化、国际化、个性化战略,打造学校特色品牌。
历年来,我校的考研率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2018年,为了给在校学生提供更优更广阔的升学平台,塑造学校“海外直通、名校读研”的国际化办学品牌,学校依托广泛、深入的海外大学合作网络与成熟的海外基地,推出了“海外升硕定向培养”项目,为学生出国深造提供了便利化条件和个性化服务。除此之外,学校还十分注重培育开放式学术氛围和文化生态,每个月都会邀请国际政要和国际知名学者来校访问,开展学术活动和文化交流,拓展了师生的国际视野。今年共举办了包括加拿大前总理、希腊前总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内的7项大型外事活动。广大学生和这些影响世界的人面对面,在这种浸泡式的国际交流体验中,有效提升国际化素养。
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育人,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高品质需求。学校大力提升办学品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对学生宿舍进行酒店式公寓改造,我们新改造的学生食堂也成为“网红食堂”,除了满足就餐需求,还成为学习交流平台,方方面面体现了我校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为提升学生及家长满意度,我校今年还着力体现了各项服务的前置化,就业服务前置、新生服务前置。如我们的新生服务从新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开始,让学生提前了解专业,进行学业规划,做好入学准备,并实施更走心的家长见面会和入学教育,让新生感恩父母、激发梦想,更好的开启充实的大学生活。
在“转型发展”的新时代,我校将继续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优质的高等教育回报学生和家长,造福社会,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记者:今年我们的主题是“享全球智慧 创教育未来”,您是怎么理解这个主题的意义?
郭霖:我觉得这个主题很有深度,很值得大家来探讨。首先,这体现了教育要顺应全球化大趋势的需要。中国正处在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国教育的未来,必然是融合全球优质的教育资源,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培养具备跨文化能力、融入世界主流、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其次,这个主题体现了中国的人力资源要服务全球发展的大趋势,高等教育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等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不再局限于为本国本民族服务,而是扩展到为世界和人类发展寻求‘最大公约数’,谋求最大福祉。这也启示我们,要办好当代大学,必须开放办学,必须加强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贡献。国际化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三,这个主题也是我校近年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在这方面也做了落地的尝试,我们着眼全球化深入发展,聚合全球优质的教育资源,培育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世界公民”,开辟形式多样的海外课堂,近年来输送了数百名学生到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合作院校学习,让学生在海外学习体验中拓展全球视野;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际交流活动,如举办世界青年领导力论坛、成立国际志愿者协会、举办国际文化艺术节和留学生足球赛等,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提升跨文化能力;我们与几十所海外高校合作,搭建直通海外的深造平台,让每一个有梦想的学生都可以牵手世界名校,实现学生自我价值的提升;同时,我校重视国际化与学科专业建设的结合,成立诺奖读书会,让国际知名学者引领学生的专业成长。今年,诺奖得主马斯金教授参加了我校的毕业论文答辩,学生全英文答辩,思维敏捷,专业功底扎实,获得了教授的悉心指导和高度评价。
我校的这些探索与实践,与本次活动的年度主题和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是高度契合的。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全球化资源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学生,为国家与社会发展服务。
访谈间采访视频v.qq.com/x/page/s0805w9qiz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