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青年大学生生逢其时,重任在肩。特别是在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将志愿者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第二课堂”深度锤炼青年学子。
7月7日-13日,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黑马义工团队就走进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绕野保工作、博物馆讲解、课程设计等开展志愿活动,度过了意义非凡的一周。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黑马义工团队成立于2021年,由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师生筹建,旨在为保护自然环境,紧跟十四五,励志建设美好家园。作为一支立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传播环保理念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志愿者们此次深入了解卧龙自然保护区,就是希望在实践中践行生态环保理念,让更多人能够了解卧龙。
进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后,黑马义工团队在专业自然导师的带领下按计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志愿者们来到世界上最大的圈养大熊猫基地“卧龙中华大熊猫苑神树坪基地”,近距离感受国宝大熊猫的魅力,深入学习了解相关专业知识。此后,志愿者们还在卧龙自然与地震博物馆开展博物馆互动体验式活动。地震逃生演练、植物拓印游戏……各种接地气的互动活动寓教于乐,让志愿者们在参与和学习中收获满满。在本次活动中,邓生沟原始森林之行更是艰辛,志愿者们为完成野保工作和野外生态与动物考察,要徒手攀爬上海拔三千多米的保护站,途中要经历高海拔作业的考验,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都要过关,近乎垂直的陡壁,崎岖不平的兽径,惊险的独木桥...最后更是从保护站向上先后经过野牛沟,学习红外线相机的使用等,据志愿者团队队长朱喜成讲述,当天下着雨,为野保工作的展开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但最后他们仍完美的完成了任务。这种不怕困难,百折不挠,坚定向前的精神,正是值得当代人们学习的。
志愿服务是此次活动的核心主题。在专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志愿者们用心练习讲解,系统接受礼仪培训,积极参与实战演练。在景区,他们更是主动寻找游客朋友,用我所学知识帮助游客,赢得了无数游客的好评。此外,志愿者们还把博物馆作为研学基地,协同开发新的研学课程,设计自然教育小游戏与活动,把剧本形式融入研学,取得了一系列探索成果。
黑马义工团队的此次志愿活动,也得到了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大力支持。期间,除了细心安排好志愿者的生活起居与各项对接之外,管理局领导和工作人员还耐心讲解志愿者规章制度、礼仪服务知识、景区内容等,让大学生们全面了解志愿者日常工作,进一步提升综合素养。
一场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动,既然大学生志愿者们了解保护区功能划分与建立保护区的意义,又让他们在互动学习中成长进步。黑马义工团队的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全面
锻炼了成员们的志愿服务意识,人际交流能力和活动执行能力。未来,在持续深入志愿服务和研学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志愿者们将进一步响应国家号召,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的力量,真正把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作为“第二课堂”,为迈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打下坚实基础。
原文章地址:https://m.tech.china.com/hea/article/20210714/072021_827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