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狗粮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那就是帮别人撒狗粮,
特别是帮助一群不会撒狗粮的老人撒狗粮!
这不,
这样一群大学生志愿者,
用了10天时间帮助景德镇32对
从来没有拍过婚纱照的老年圆了婚纱梦,
狗粮撒满了瓷都。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圆梦计划”社会实践团队
和南昌大学志愿者一起
来景德镇免费为32对老夫妻补拍摄婚纱照
了却了他们多年的夙愿。
刘仁庆、曹梅英夫妇写了一首诗,
表达了自己喜悦的心情。
程长江、石玉华孙女还特意手写了一封长信,
对摄影团队表达了感谢。
“这是我20年来做得最酷的一件事!”
“我本来还在打腹稿怎么演讲,
现在才发现,
发自内心的感触,
会让演讲稿变得很苍白。”
7月11日下午,在景德镇新闻传媒集团,“补拍婚纱照,为老人圆梦———圆梦计划景德镇分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在复盘会上的演说情真意切,大家饱含深情地分享了10天来共同战斗的感动。
由15名来自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和南昌大学的大学生组成的“圆梦计划”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7月3日来到景德镇,准备为30对老人拍婚纱照。这个消息通过本报发布之后,一天之内名额就满了,团队只好增加名额。拍摄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们上门拍摄,免费化妆,免费提供婚纱,并同步对老人进行采访。每张婚纱照背后都有一个相濡以沫的温暖故事,这些故事也深深打动了大学生志愿者。
在10天时间内,这支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共为景德镇32对50岁以上(包括50周岁)、从未拍过婚纱照的夫妻免费拍摄约3200张照片,他们从中挑选出若干照片并洗出来送到老人家中,圆了他们的婚纱梦。
在7月11日的复盘会上,“圆梦计划”每位成员逐个上台分享本次活动的得失。“圆梦计划”总队长陈政燃介绍了“圆梦计划”团队这一周以来取得的成果。
他说:“这是我第三年参加‘圆梦计划’,很高兴今年夏天能够来到景德镇,见证爷爷奶奶的不老爱情,还参加了数堂别开生面的党史教育课。让我受益匪浅。”
市爱心志愿者协会会长、瓷都晚报社凤姐工作室负责人徐国凤则用“四有”来总结本次活动:有爱心、有能力、有收获、有期待。她说:“你们每天冒着高温、早出晚归奔波,为老人免费拍摄婚纱照,奉献自己的青春,帮老人圆梦,体现了青春的价值。而你们也得到了老人们深深的喜爱和祝福,收获了许多温暖。你们在这场爱的互动中收获了成长和爱。作为一个资深志愿者,我对你们充满了期待,希望大家继续保持热爱与热情,一直在公益路上走下去。”
7月12日,大学生志愿者们兵分几路,为老人们送照片上门。每个拿到了照片的老人都喜笑颜开,夸赞青年一代有爱心。刘仁庆、曹梅英夫妻俩拿到照片后激动地说:“你们为我们补拍结婚照,了却了我们多年的夙愿。”
南昌大学 吴一寒
这几天和大家在一起工作,感触颇多。首先让我发现自己的不足,需要学习,特别是团队的密切配合能力值得我学习。我也组建过好几个团队,既当过队员,也做过队长,虽然每次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但如果像你们这样分工更加细致、配合度更加默契的话,效率会更高。除此之外,那对为自己报名的老夫妻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们完全改变了我对老人的固有印象,我要向他们学习。学无止境,才不落后于时代。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韩宇
把青春的力量奉献给老人群体,热心做公益,是我做过最酷的事情。安安老师曾说:每位老人都是一本书。虽然和老人相处时间不长,但也让我们读到这一本书的某个章节或多个章节。我作为队长,大家的辛苦和汗水都看在眼里,每天一起7点半起床,忙到凌晨两三点,很累很辛苦,但很开心。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刘雨辰
来到景德镇,让我感受到它是一个充满幸福感的城市,古老的瓷文化与现代艺术的交融碰撞,更让我感受到景德镇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十天的拍摄十分辛苦,但当我看到老人的笑脸时,所有的汗水都值得。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胡少翔
和各位朝夕相处的日子,欢乐与汗水伴行。收获成长,收获友情,感恩遇见。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郑琪云
拍摄过程中,许多老人会对我们表示感谢,我想不应该是他们感谢我们,而是我们感谢他们,感谢老人们给予我们见证他们不老爱情的机会。恰逢建党一百周年,也感谢老人给我们上了生动的党史课,让我们得到了成长。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李国庆
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几个瞬间。第一个瞬间是我们在拍完照片准备离开的时候,爷爷在门口对我们大声说:好好努力奋斗,你们都是未来蓬勃的希望。那一瞬间,我的眼泪在眼眶打转。第二个瞬间,一位爷爷在22年前就开始做志愿者服务,而我正好在22年前来到这个世界,22年后我们来给爷爷圆梦,我觉得这也是一份传承。还有第三个瞬间、第四个瞬间……有太多值得回忆的瞬间,这些瞬间会是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陈家利
我们在拍摄时感受到了真挚和朴实的爱情,特别是在吉德堡幼儿园拍摄吴华光和徐风兰夫妻,他们很普通,但那句“我爱你”和“我也爱你”,深深打动了我。看到那位阿姨抹眼泪时,我也跟着抹了把眼泪。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刘孟婷
一转眼,志愿者活动结束了,短短十天,收获太多。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感染着我。爷爷奶奶们对我们充满了爱心,同时,爷爷奶奶那一辈的爱情深深触动着我们。未来,我也会继续投身于公益活动,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强国有我们!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陈子烨
拍摄过程中,遇到的每一对老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在每次按下快门的瞬间,看到取景框里他们开心的笑容,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笑起来,那一刻大家都是幸福的。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庄孟月
我觉得收获的不只是锻炼自己的机会,更多的是对人情冷暖的一个感知,因为我学习的这个专业有一个要求,需要观察身边的生活。在团队里,我见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也用镜头记录了很多笑容与笑声,或许这就是我加入圆梦计划的意义。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李菲
很幸运能够加入圆梦计划这个团队,可以和大家一起经历那么多有意义的事情。过程确实很辛苦,但收获了很多。
拍摄花絮
7月10日,“圆梦计划”景德镇队收官之行,
为最后6对老龄夫妇拍摄婚纱照。
视频来源:圆梦计划
前方高能,超甜的狗粮来了
知音易得,爱人难觅
94年结为夫妻的李云山和王群惠,是标准的男主外女主内式家庭。有着19年党龄的李云山平时将重心放在工作,日常繁忙的他对儿子的教育趋向于严格,这次拍摄是他在早晨看报时,在《瓷都晚报》上扫码报名的。
双休日,夫妻二人喜欢自驾游,去乡下欣赏田园风光。在李云山侃侃而谈时,文静的王群惠坐在一旁含情脉脉地看着丈夫,而在王群惠换好鱼尾婚纱出来时,李云山抹了抹嘴,“和年轻时一样好看。”
“保守”勇和“少女”万
郑景勇和万筱萍夫妇的爱情就像天然萃取的古法红糖,不添加任何杂质,纯得令人惊喜。万筱萍戏称自己是被郑景勇骗到手的,但谈到感情方面,她不无傲娇,“我把他吃得死死的。”
当喜欢逛街、美食、旅游的“少女”万筱萍听到保守派郑景勇提出要拍婚纱照时,她感到很震惊,“万少女”吐槽:“情人节时我想要玫瑰花,他拔了门前的野花给我。”郑景勇忙忙解释:“这次不就浪漫了嘛,今年是咱们结婚30周年,留个纪念。”拍摄时,两人躺在院里的秋千上,万筱萍右手挽上郑景勇的胳膊,夫妻二人相视大笑,万筱萍仿佛又回到了被郑景勇爱称为“大美女”的年纪,调皮又害羞。
平平淡淡亦是真
今年61岁的陈长云和60岁的黄秀兰已经结婚35年。陈长云年轻时在部队当了十几年兵,休假回家时,经人介绍认识了黄秀兰。现在退休在家的二老主要围着孙子、孙女转,平时的主要活动就是带出生不久的小孙子和两岁多的小孙女。有着38年党龄的陈长云和同样是党员的儿子向队员分享他们的军旅生活,这次拍摄是儿子在《瓷都晚报》上看到活动消息才为父母报名的。
家和万事兴
张江林的爸爸和老伴朱爱姣的妈妈曾是同事,张江林和朱爱姣也是同事。“我和她结婚时,没条件拍摄婚纱照,那时候也不讲究这些,一个黑板两条长凳拼成一张床,没有酒席,就结了婚。”张江林向队员们讲述了他和朱爱姣年轻时的故事:“我俩很小就认识,当时我14岁,她12岁,我们一起干农活,一起放牛。”张江林笑着眯着眼说。
他今年76岁,患有青光眼,看东西要离很近才能看清。“我有一个孙子,今年上大三,和你们一般大。”张江林指着“圆梦计划”成员刘雨辰和“圆梦计划”成员韩宇说:“孙子和你俩一样,长得壮实,个儿高。”孙子由张江林和朱爱姣一点点带大,直到读大学,才离开张江林和朱爱姣,可以说孙子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孙子小时候,睡觉一定要抱着我。”
“孙子还是婴儿的时候,那时候我才五十岁出头,走在街上,朋友们看见,还打趣对我说‘这么大年纪还生了个小娃娃哦’。”谈及孙子,张江林和朱爱姣有说不完的故事。“你的笑充满活力,你一笑,我也会跟着你笑。”“圆梦计划”成员陈家利在拍摄时用笑感染了张江林和朱爱姣。
墙上挂着朱爱姣刺绣的“家和万事兴”,朱爱姣说:“‘家’何尝不是‘和’才‘兴’呢?”
上了你的车,就是你的人
72岁的寻沛然曾在汽车连当汽车兵,“我不是景德镇人,老家在湖南,当时在景德镇有工程,正好拉了她家的货,就这样认识了她。”寻沛然一提起他和老伴程正莲的相识过程,脸上写满幸福。程正莲今年66岁,谈起两人的相遇她毫不避讳,“我当时一眼就看中了他,他自那天拉了我家货以后,天天来我家吃饭,慢慢两个人感情越来越好。”至此,寻沛然和程正莲相视一笑。留声机插上唱片,生活的甜蜜蜜,都藏在这首《甜蜜蜜》里。
“始于初见,止于终老”
66岁的范景克是一位有35年党龄的老党员,他曾任江西省某陶瓷包装厂的厂长,在他就任期间,算是见证了景德镇陶瓷包装的变化史,在之后的职业中,他也秉持着一心一意勤奋工作的原则,把手里的工作做到最好。范景克的妻子龙紫英和他是在一个单位工作的,据范景克所说,以前龙紫英所在的部门是后勤部的鲜花组,只有当时最漂亮的组员才能加入,“她年轻时可漂亮啦,虽然现在也很漂亮!”范景克笑着说道。
两夫妻在同一个工作单位相识,也算是自由恋爱,在婚后的生活中,他们也过得和谐幸福。范景克是一位“闲不下来”的“老小伙”,在退休之后,他自己经营了一个水饺店,在闲暇之余就会和龙紫英一起包包饺子,在2020年疫情防控时期,由于社区内购置食品不便,范景克便和龙紫英一起在社区内挨家挨户送饺子,帮助社区的居民们补充供给。
现在,范景克的饺子店生意很红火,他从未做过宣传,全靠饺子的美味和个人的魅力吸引。龙紫英评价范景克是一个善良、做事也认真的人,之前家里都是范景克做饭,他们一致认为范景克做的饭讲究、好吃。在这个幸福的小家庭里,当他们有小的摩擦时,他们一致认为谁对听谁的,“我们说说就好了嘛。”龙紫英如是说。
他们的一生是以爱情开始,最后也会归于爱情和责任,66岁的龙紫英仍像一个少女,不是指她的长相,而是她对着范景克笑起来的样子——还是当年那个纯真的年代的少女——可能这就是幸福的模样吧。
原文章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SmErLryh8VWSNkn9pliVUw